電纜故障測試儀的方法和測試原理
發布時間:2021-08-23 12:11查看次數:1689
任何電纜故障測試儀都是針對故障點的,但就其測試過程而言,一般分為三步:一是故障距離的粗測;另一種是尋找故障電纜的埋地路徑;三是準確定位故障點。當然,在實際測試中,這三個步驟根據現場情況是靈活的。
電纜故障的粗略測試方法和發展歷史概述
(1)架橋法:
由于電纜已經埋好,電纜故障測試儀的檢測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。利用電橋平衡測試原理對電纜初始故障進行粗加工。當時用的是電阻橋、電容橋、低壓橋、高壓橋等等。利用電橋原理測試電纜故障距離是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常用的方法。2000年后,繼續使用和開發使用橋梁測試原理的儀器。使用計算機技術后,出現了更多的智能電橋測試儀(如高壓數字電橋)。
(2)脈沖反射法:
在70、80年代,電纜故障測試儀通常采用閃測法進行測試。原理是脈沖反射法(也叫雷達法)。使用的儀器主要由電子管和晶體管電路組成,體積龐大。使用的顯示器包括示波器頻閃儀、存儲示波器頻閃儀等。20世紀90年代以來,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,智能電纜故障閃絡測試儀(閃絡測試儀)已經投入使用,其測試原理仍然是脈沖反射法。閃光儀從顯像管控制到液晶顯示,一般由單片機電路控制,使電纜故障的粗測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。
脈沖反射法的測試原理是:
測量電纜故障時,電纜可視為均勻分布的傳輸線。根據傳輸線(長線)理論,當脈沖電壓施加在電纜的一端時,脈沖處于一定的速度(由電纜介質的介電常數和磁導率決定)。當脈沖遇到故障點(或阻抗不均勻)時,沿傳輸線會發生反射,閃光儀會記錄發射脈沖與反射脈沖之間的傳輸時間 t,故障點的距離Lx可以根據已知的傳輸來計算,其中Lx=VT/2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