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纜故障檢測器測試的幾種方法?
發布時間:2021-07-12 10:39查看次數:2116
電纜故障檢測儀主要是一種檢測儀器,能及時發現電纜故障點,盡快排除故障,使線路中的電氣設備恢復正常工作狀態。
一般來說,電纜是由每組至少兩根電線絞合而成的繩狀電線。每組電線相互絕緣,通常繞著一個中心纏繞。整個外表面覆蓋著一層高度絕緣的涂層。電力系統中常用的電纜有兩種:電力電纜和控制電纜,其中電力電纜用于傳輸和分配大功率電能。以下是一些測試電纜故障檢測器的方法。
一、電纜故障檢測儀電纜故障的基本測試方法:
一般電纜發生故障后,用兆歐表或1500V以上的兆歐表判斷故障類型,然后用不同的儀器和方法初步測量故障,最后用定點法準確確定故障點。有兩種方法可以精確測量故障點。
一種是聲學測量,其原理是利用高壓脈沖使故障點放電并產生放電聲,利用傳感器接收地面的放電聲,從而測量出故障點的準確位置。
還有一種感應法,其原理是音頻電流通過纜芯時,電纜周圍有電磁波。因為他們攜帶電磁感應接收器,所以當他們沿著道路行走時,他們可以聽到電磁波的聲音。當音頻電流流向故障點時,電流突然變化,電磁波音頻突然變化。這種方法便于查找斷線間的低阻短路故障,但不適合查找高阻短路和單相接地故障。
二、具體故障類型需要按照以下方法進行測試:
1、高阻接地故障,是指導線與鋁護套之間或導線之間的絕緣電阻遠低于正常值,但大于100 k,芯線連續性好。
三、高阻接地故障的測試方法:
(1)高壓電橋法,由于故障點電阻高,需要使用高壓DC電源,保證通過故障點的電流不要太小。橋臂電阻約為100等分的3.5滑線電阻,橋的外加電壓為10 ~ 200 kV,微安計指示為100 ~ 20 ?A,故障點到測量端的距離可按下式計算。
(2)一次性掃描示波器(711型)法。所謂一次掃描示波器法,是用高壓一次掃描示波器記錄故障點的放電振蕩波形,確定故障點。示波器屏幕的故障點之間的距離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計算:V——波速,m/s;T——振蕩周期。
測量時要注意四點:同一根電纜中的芯線必須可靠接地,防止感應出危險的高壓;測量時,壓力應逐漸增加。如果發現電流表指針抖動或閃絡故障,應立即停止測量,以免燒毀儀器;因為測量是在高壓下進行的,所以必須與地面可靠絕緣。操作人員應戴絕緣手套,用絕緣棒操作,并與高壓線保持距離。當用正接法測量后需要改變接線時,必須降低電壓,切斷電源。只有當電路中的剩余電荷被釋放時,才能改變連接以進行反向連接方法測量。
四、低電阻接地故障可分為單相低電阻接地故障、兩相短路故障和三相短路故障。
(1)三相短路故障點測試:
三相短路故障時,必須使用其他平行線路或臨時線路作為回路,必須安裝臨時線路,并且必須準確測量線路的電阻,可以根據以下公式計算,其中r是臨時線路的單線電阻值,其他符號的含義與公式(2)相同。
(2)兩相短路電流測試:
電纜單相低阻接地故障是指電纜一芯對地絕緣電阻低于100 k,芯線連續性好。這種故障有很強的隱蔽性,可以用回路定點法原理來測試。故障芯和另一個完好的芯組成測量回路,用電橋測量。一端是跳線,另一端接電源、電橋或電流計。調整電橋電阻,平衡電橋。當纜芯材料和截面相同時,可按下式計算:
如果受損線芯和完好線芯在橋上互換,公式中有Z——測量端到故障點的距離m;L——電纜總長,m;R1,橋的電阻臂R2——。
一般情況下,這兩種接線的測量結果應該是相同的,誤差一般為0.1% ~ 0.2%。如果超出此范圍或XL/2,可將測量儀器移至接線的另一端進行測量。
測量時的注意事項包括:跳線的橫截面應接近纜芯的橫截面,跳線應盡可能短并保持完好。測量回路應盡可能繞過分支箱或變電站和配電站,越短越好。DC電源的電壓不應低于1500伏。DC電源的負極應通過電橋與電纜導體相連,正極應與電纜內護套相連并接地。操作人員應站在絕緣墊上,將橋臂電阻、電流計和分流器放在絕緣墊上。